| 大众版 | 专业版 | English

扶危济“病”,仗“刀”走天涯——记骨与软组织科卫江华主任医师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7-30

  天下有不平才会有侠客,同样,苍生有疾苦才会有医者。少年时的一场侠客梦让卫江华选择了拿起柳叶刀斩病除疾,在病痛缠绕,生死相搏的江湖上妙手回春,扶危济“病”,化身白衣侠客,仗“刀”走天涯。

微信图片_20200706102448.jpg

  闻道而来,慕名学艺

  卫江华少年时意气风发,满怀热血,怀揣着“行侠仗义、快意恩仇”的江湖侠客梦。卫江华的姐夫是一名外科医生,在姐夫描述各种外科工作际遇时,卫江华被深深吸引了。在年少时的他看来一把柳叶刀如同游走江湖侠客手中的剑,

  侠客用手中的刀剑去匡扶正义,发挥人性中的至真至善,而医生把道义转换成责任,凝聚成使命,救死扶伤,悬壶济世。卫江华就此选择学医,成为一名外科医生。

  卫江华在1997年山西医科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山西省肿瘤医院骨科工作。曾在山西省骨科“泰斗”马景坤的教导下学习医术。在80年代,国内脊柱侧弯的手术有一种说法,“侧弯手术是北京协和、广东省人民医院和山西马景坤的三分天下。”卫江华跟随马景坤的教授学习到的不仅仅是医术上的精湛技艺,更多的是身为一名医者,对患者的同理心和责任心,这一份深植在心中的医者仁心令卫江华面对患者更加理解和包容,“病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经济情况,所以也得理解他们的选择,不能用一样的标准要求他们。”同时,马老执着、敬业的职业精神对卫江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用卫江华的话来说就是“这个职业,肯定是要比别人多付出的。”当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骨科,尤其是骨肿瘤后,卫江华对这一专业的认识和热爱与日俱增。

  侠之大者,为民“分忧”

  卫江华从医二十余年,经历了SARS冠状病毒,汶川地震以及今年的新冠肺炎。在他看来,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不论是SARS冠状病毒或者新冠肺炎,医护人员作为抗“疫”一线的中流砥柱,理所应当将人民群众的生命放在#位,生命重于泰山。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卫江华义无反顾奔向灾区,赴汶川震区平武县响岩镇抗震救灾为当地老百姓送上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关键时刻就是讲付出的时刻,要用奉献换取患者的真心和信任。”卫江华理解的医患关系中,信任是医生先伸出“援助”之手,患者也将信任交予医生。良好的医患关系是治疗的基础,也有利于医生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和能力,给予患者#的医疗服务。

  “看病,其实不能只看病,更重要的是要看人。要以人为本,病要结合人,从病人的利益出发。”卫江华言行相顾,为患者选择治疗方案、用药方案时总是要先为患者“打打算盘”。十多年前,卫江华接收了一位骨肉瘤患者,骨肉瘤多发于青少年,这位患者也才十几岁,手术前一天,卫江华如常工作,下班时看见这位患者还在走廊里来来回回扶着扶手踱步,他便上前叮嘱术前要注意休息,不要太过劳累。“明天就手术了,我想再多走一会。”简单的一句话直击卫江华的心灵,这位患者的病情发展不容乐观,需要截肢治疗,可是截肢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意味着的不仅仅是肢体上的缺失,还有心理上的冲击,以及对不可知的未来更多的挑战。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小患者的一句话烙印在了卫江华的心里,看病看人,人本位成了他的工作风格。更是令卫江华对骨肉瘤这一病种有了更多的研究欲望,在攻读硕士学位时期,卫江华主要研究方向便是骨肉瘤。“现在骨肉瘤,90%的患者可以保肢治疗。”这是科学的进步,也是一位位如同卫江华一样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勇攀高峰的医生,用汗水和智慧铺垫的医学进步之路。

  拔刀相助,勇毅前行

  卫江华在骨科工作的20余年,亲身见证了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每一位外科医生,也许都有一个侠客的梦,梦想着用手中的刀去救赎、去奉献。披荆斩棘、舍无其谁、忘死拼杀,将病魔斩于马下。山西省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与省内其他骨科不同,传统骨科以创伤、外伤为主,我院主要以骨肿瘤为主,治疗患者主要是各种原发性骨肿瘤和各种骨转移瘤。骨骼是仅次于肺和肝的第三常见转移部位,90%以上的骨转移瘤来源于:65%—75%的乳腺癌、65%—75%的前列腺癌、30%—40%的肺癌、60%的甲状腺癌、20%—25%肾癌,股骨、脊柱、骨盆是常见的转移部位。尤其对于恶性肿瘤的脊柱转移患者来说,疼痛和神经功能损害是极为常见的。

  面对骨转移瘤传统治疗方法一般采用放射治疗,放疗对骨转移患者来说疗效并非立竿见影,骨转移瘤患者一般都要面对截肢、瘫痪、神经疼痛的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相对应的就是患者生活质量的急速下降。“但是现在得益于药物、化疗和放疗技术的发展,包括手术技术的进步和人工材料的先进化、多样化。单发和少数多发骨癌利用手术广泛切除能缓解患者的疼痛、解除压迫、控制肿瘤,让患者的到长期缓解。”医学的发展,让医生们在治病救人的江湖上如虎添翼,削“病”如泥,也让患者在延长生存期的基础上,生活质量上有了更佳的体验。

  随着材料学、组织工程学、术中导航及三维打印等#的出现,骨肿瘤精准切除及功能重建水平也得到了巨大的提高。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靶向药物的出现使恶性骨肿瘤治疗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未来,在癌症治疗的大概念下,进行综合治疗,例如现在骨肉瘤治疗也是术前要进行新辅助化疗。现在基因检测技术也在快速发展,靶向药物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相信以后患者的选择也会越来越多。”卫江华对未来医学发展信心十足。“医生得不断学习,尤其是我们骨科,骨转移瘤是多向性的,从头到脚都有可能会转移,这就要就我们对解剖学的认识,对患者综合治疗的方法掌握的更多。”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是侠客精神,这也是外科医生的职业信条和奋斗的精神定力。多年的临床积淀,使卫江华在治疗骨肿瘤方面有着自己打的解读和理解,但是热爱医学,心系患者的初心一直未改。今后卫江华仍将在医学的江湖里扶危济“病”,仗“刀”走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