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镜”界高超的肿瘤呼吸内科医生———记山西省肿瘤医院呼吸一病区副主任韩松岩
文/霍仕俊 刘雅娣
1993年,出身于医学世家的他从山西医科大毕业后,来到山西省肿瘤医院内镜室报到。从做医生的#天起,家庭的渊源赋予他浸入骨髓的医学情怀,父母的教诲和职业理想激励他立志做一个好医生。20余年从医生涯中,他潜心精研,不断进取,从最初的一名#内镜医师,成长为如今的呼吸系统肿瘤医学专家,尤其在支气管微创介入诊疗等专业领域成绩斐然。他,就是山西省肿瘤医院呼吸一病区副主任韩松岩。
韩松岩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是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发表 SCI及#核心期刊论文15篇,参编医学专著3部,主持山西省科技攻关课题一项。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呼吸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呼吸介入分会常委、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山西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等多项省内外学术职务。
羊肺上练出的功夫
2006年,韩松岩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了重新规划,出于拓宽医路,以求更全面发展的考虑,请求从内镜室调入呼吸内科从事临床工作。有了专业团队的支撑和更为开阔的视野,有着10余年内镜工作经验的韩松岩在呼吸系统肿瘤的研究和诊疗上,取得了长足进步。2007年,鉴于部分患者只有进行纵隔或肺门淋巴结穿刺活检,才能获得诊断,科室决定引进新的高难度技术———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这项由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呼吸介入诊疗中心Ko-pen wang(王国本)教授创立的#,极大地拓展了支气管镜的应用范围。该技术应用一种特制的带有可弯曲导管的穿刺针通过气管镜活检通道,结合CT提示,进到常规气管镜难以或无法到达的部位或区域,对淋巴结或气管旁肿物进行#穿刺活检,从而获得病理诊断。韩松岩承担了这项任务,和他的团队一起在全省#开展了这项#,并取得成功。这是一次医疗技术上的创新和突破,不仅填补了省内空白,在国内也属凤毛麟角,国外即使早有开展,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因其需要执镜人在CT片二维图像基础上建立气管支气管的空间立体构想,具有一定的思维和技术难度。但韩松岩团队硬是靠着自学成才,攻克了这一难关,期间的艰辛可想而知。那段时日,每天抱着国内外相关文献反复啃读,废寝忘食如着魔一般是他们真实的写照。当时院门口有一家名为“三晋#碗”的羊杂店,每到晚上,韩松岩向老板买来羊肺,做成模型自我训练,再对照文献琢磨。时值寒冬,朔风凛冽,韩松岩与另一名同事捧个羊肺回来,手冻僵了,脸吹疼了,但工作的热情不减,奋进的脚步不停。借着夜幕下的灯光反复练习,一针针地体会,对穿刺定位方法和常用技术烂熟于心。那一年冬天,高悬的冷月见证着韩松岩们执着于医学的求索精神,羊杂店老板目睹了他们为了患者而苦练技术的崇高付出。
“你已得道” ———世界TBNA之父如是说
韩松岩练成了,全省首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的成功开展,奠定了他所在的科室在全省支气管微创介入诊疗领域的引领和支撑地位,这意味着过去因常规支气管镜无法找到病源确诊,故而流失到关外的我省部分患者,不出娘子关即可获得诊断,不仅为山西患者带来了福音,也为山西争得了一份荣誉。自此,韩松岩一发不可收拾地在这项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技术水平日臻娴熟,获得了大量经验和病例积累,发表了#学术论文,也因此结识了该技术创始人,被誉为“世界TB-NA之父”的王国本教授,又有幸得他真传,获得了技术上质的飞跃。“你已得道!”在观看了韩松岩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的操作演示后,王国本教授对其技术水准给予了这样的赞赏。2015年,双方再续良缘,深度合作,通过TBNA王氏定位法进行肺癌临床分期的国际多中心合作研究,共同发表了论证TBNA在肺癌分期中诊断价值的SCI论文。去年,韩松岩还受邀在王国本教授在国内举办的被誉为中国含金量#的TBNA学习班上授课,与国内TBNA技术翘楚同台传技,既为殊荣亦获肯定;今年,又与同事翟晋芳一起代表山西省肿瘤医院,参加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举办的“新‘镜?介’再检大赛”北京赛区比赛,从八大战队中脱颖而出,与中日友谊医院同获特等奖,并列#战队,评委给予韩松岩和翟晋芳的获奖词是“潇洒”,扎实功力由此可见一斑。
“呼吸内科医生将来的方向就是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并重,微创介入和精准医疗并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才是技术全面的医生,才是呼吸科医生应有的境界。”韩松岩说,呼吸内科医生操作气管镜更可以紧密结合临床,这无疑为医生的治疗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截至目前,山西省肿瘤医院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BNA)技术已开展2000余例,阳性率达90%以上。
气道Y型支架的突破
今年年初,兄弟科室的一名患者,因食管癌侵及气管隆突,双侧主支气管狭窄,呼吸极度困难,生命危在旦夕,只有实施气道支架植入术,才能从死亡线上挽回其生命。(下转2、3版中缝)(上接第3版)这是属于呼吸介入的一门技术,是一项抢救危重病人的救命术,可为患者创造生机,赢得进一步治疗的希望。但因其难度系数大,过去,我省一直未能开展这项内镜技术;直到2010年,山西省肿瘤医院呼吸一病区才大胆突破,实施了全省首例气管镜介入气道支架植入术并取得成功,实现了呼吸系统肿瘤危重病人急救”零”的突破。韩松岩10余年内镜工作的积累派上了用场,首当其冲成为了当时该项技术的主力。目前虽已成功开展10余例了,但每次做都是一次挑战,要进行周密的计划和安排,并充分准备各种突发情况的救治措施,每次手术下来,都是汗水湿透了衣襟。“介入呼吸病学是针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侵入性治疗操作的一门科学和艺术。掌握这门科学,除了要掌握常规的呼吸病学知识和训练之外,还需要更多专门的训练和更专业的判断。”王辰院士对介入呼吸病学的定义便充分说明了其高度的专业技术内涵。这次,摆在韩松岩他们面前的更是一个极具挑战的支架植入术,患者双侧主支气管严重堵塞,必须采用高难度的Y字型支架植入术,同时撑开患者的双侧气道,相比过去的直型支架,可以说难乎其难,支架一旦放歪了,患者就下不了手术台了,这是需要胆量的,只许成功不能失败。“内镜操作就是精准医疗,需要有一种工匠精神,所谓‘事思敬,执事敬,修己以敬’,才能精益求精。”韩松岩和同事们反复研讨方案,推敲细节,按照CT提示,仔细量直径、量上下界限,既要胆大,更要心细,要分毫不差到#。经全科上下一致努力,终于成功地把Y型支架植入了该患者的气道中,使患者当下便缓解了痛苦,赢得了生机。
医术是有温度的技术
“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这是韩松岩的座右铭,也是他不断前行的动力。今年3月的一个周六,韩松岩不慎摔了一跤,导致右侧肋骨骨折,胸腔积液,接诊医生建议卧床休息。但双休日一过,腰及胸部都裹着厚厚绷带的韩松岩还是出现在了工作岗位上,只因为这一天,是患者约定的检查日,他不愿让患者失望和耽延治疗。看着这位骨折医生强忍剧痛为自己做检查,患者及家属不由得心生温暖。此事迹曾被山西健康之声“温暖医瞬间”栏目采访报道,成为心系患者,医患和谐的典型而得以传扬。还有一位年逾8旬的肺癌晚期患者,(下转1、4版中缝)(上接2、3版中缝)全身多脏器转移,且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经韩松岩治疗小组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半年后在与死神的多次较量中,患者又不幸罹患肺部感染,病情恶化,药石无功,离开人世。患者家属乃一位八尺男儿,竟然对着韩松岩流泪跪谢,因为在这场与命运之神的博弈中,他们看到了韩松岩的倾力救助和无私付出,深切感受到了韩松岩的医者仁心。真情的流露也感动着韩松岩:“医患之间倘如此,何来医患纠纷!”泪水润湿了韩松岩的眼角。对于医患关系,韩松岩自有一套心得:通过良好沟通构建医患桥梁,通过优良技术赢得患者信赖,通过心理疏导树立患者信心,对患者倾注一片真诚,让患者感受到医生的技术是有温度的技术。20余年来,韩松岩就是这样始终如一地履行着医生的职责,诠释着医者的情怀。“医术是有温度的技术!”这是韩松岩20余年职业生涯的感悟和追求,也是他职业操守和精湛医术的完美写照。
今年的医师节,复旦大学华东医院张国桢教授送给韩松岩12字箴言“德如佛,眼如鹰,胆如虎,技如仙”,韩松岩视之为医生的#境界,亦成为他对自己职业生涯的目标追求。“依托医院和团队的支持,抢占呼吸介入微创这个新的制高点;掌握肿瘤基因诊断、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的#进展和学术动态,拓宽视野,拓展事业,探索精准治疗。”韩松岩对未来的期许是如此地清晰与笃定,脚踏实地地前行,韩松岩永远在医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