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消息
【新闻动态】筑牢急救安全防线 我院多科室应急能力提升专项培训
织密临床试验安全 “防护网”
为进一步提升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与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临床试验患者的安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GCP中心临床试验病房于4月17日组织开展了急救技能培训。此次培训覆盖医生、护士、药师等全体工作人员,通过理论讲解与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团队协作能力,为临床研究安全保驾护航。
培训由科室资深护士吴晓霞主讲,聚焦心肺复苏(CPR)标准化流程及自动除颤仪规范操作两大核心内容。结合临床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她详细拆解急救要点并进行现场演示,参训人员分组完成模拟抢救实操。培训采用 “即时考核”和“实时纠错”机制,由带教老师逐一指导按压深度、除颤时机等关键细节,确保每位成员熟练掌握关键技能。
GCP 中心临床试验病房主任王鑫表示,急救能力是临床研究团队的核心素养,此次培训不仅夯实了 “患者安全至上” 的服务理念,更通过实战化演练提升了团队应急协同效能。”未来,病房将持续开展此类技能培训,推动医疗质量与科研水平的双提升。此次培训通过以训促战、以考促学,切实提升了工作人员应对突发风险的快速反应能力,为保障临床试验受试者安全奠定了扎实基础。
供 稿:GCP中心临床试验病房 王 鑫 朱海波
倪泽蓉 吴晓霞
图 片:GCP中心临床试验病房 倪泽蓉
重症医学科:
淬炼团队急救 “黄金 4 分钟” 硬实力
为强化医护团队应急救治协同能力,提升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4月17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牵头开展“高质量团队心肺复苏(CPR)专项能力提升培训”。本次培训特邀美国心脏协会(AHA)认证高级讲师吕欣涧授课,联合医学影像科、放疗科及门诊部护理骨干参与,通过系统化教学方案推进急救能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培训启动会上,重症医学科主任段燕结合临床实践,系统解析高质量团队心肺复苏的五大核心指标。强调团队协作中角色分工、闭环沟通、动态评估的关键作用。她指出,规范实施“指挥者精准调度-按压组高效执行-气道组快速通气-药械组准确供给”的协作机制,是构筑生命抢救“黄金 4 分钟”防线的核心支撑。
本次活动采用“理论授课+实操演练”的双轨教学模式:吕欣涧讲师基于2023年AHA最新指南,通过循证医学数据对比,详细解读心肺复苏流程优化要点及团队协作新规范;在高仿真模拟实训环节,借助高仿真模拟人及实时反馈装置,参训人员分组完成“心跳骤停识别”“应急响应启动”“全流程复苏操作”实战演练。系统实时追踪按压深度达标率、回弹完整率等 12 项核心参数,同步纠正不规范动作,确保技术要点精准落地。
在模拟抢救实战演练中,6 人编组的救护团队展现标准化操作流程:指挥者通过“大声计数法”把控按压节律,气道组 6 秒内完成可视喉镜气管插管,药物组严格执行“复述确认”制度准确给予抢救药物,全程保持按压中断时间<10 秒。培训现场配置的Q-CPR质量控制系统实时显示,团队操作在按压深度达标率、胸廓回弹完整率等关键指标上均达80%以上。通过角色互换演练,医护人员体验不同岗位责任,强化跨科室协作默契。
参训人员表示,此次培训打破传统单人操作局限,聚焦“团队急救链”全流程优化,通过“看得见的按压数据、听得见的沟通指令、摸得着的操作反馈”,深刻理解高质量复苏的内涵。重症医学科将以此次培训为起点,建立常态化急救技能复训机制,为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提供更坚实的技术保障,为守护患者生命安全构筑更高效的急救防线。
供 稿:重症医学科 段 燕 李文娟 王国利
图 片:重症医学科 王国利 王丽娟
医院地址
院本部: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职工新村3号
南院区(乳腺诊疗中心):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创新街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