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消息
【新闻动态】科学防癌护健康 多元科普筑防线——我院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系列活动
门诊部:多学科联动打造防癌 “知识礼包”
为普及科学防癌理念,引导公众建立健康生活方式,2025年4月15日-19日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门诊部依托“科普大讲堂”平台,联合多学科专家开展系列公益活动,通过专家讲座、现场义诊、互动教学等形式,为群众送上科学防癌“知识礼包”,累计惠及患者及家属近400人。
每日专题讲座传递防癌“干货”
4月15日:体检护航,筑牢早筛防线 检验科郝晶医师以《体检对预防肿瘤的重要性》为题,从专业角度解析健康体检在肿瘤早期发现中的关键作用。她结合临床案例,详细讲解了不同年龄层、不同风险人群的体检项目选择及流程,强调定期体检是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手段,帮助听众树立“防患于未然”的健康意识。
4月16日:生活方式,构建健康基石 预防保健科副科长石樱桃(主持工作)带来《健康生活方式助您健康》专题讲座,从饮食均衡、规律运动、心理调节等维度展开,倡导“减油减盐减糖、戒烟限酒、充足睡眠”的健康习惯,通过具体案例说明生活方式干预对降低肿瘤风险的积极作用,现场互动环节中耐心解答听众关于日常保健的疑问。
4月17日:营养管理,助力肿瘤康复 门诊部联合营养科开展“肿瘤患者营养关爱”专场活动,李菊芳主任、李冬主任分别以《肿瘤患者营养治疗及营养误区》《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估及常见问题解答》为题,深入浅出讲解肿瘤患者膳食搭配原则、营养不良识别方法及肠内营养支持策略,现场设置一对一咨询台,为患者定制个性化营养方案,深受好评。
4月19日:中医赋能,守护全程健康 中医科贺文广主任团队带来《中医针灸的临床运用》《中医肿瘤延续护理》等主题分享,结合经络理论与临床经验,演示穴位按压、耳穴贴敷等中医适宜技术在肿瘤康复中的应用,现场教学“身体自查穴位法”,指导公众通过日常调理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将传统医学智慧融入现代防癌实践。
义诊教学提升参与感
除专题讲座外,活动特别设置互动环节强化实践指导:营养科义诊现场,医师团队为患者测量人体成分、评估营养状况,针对放化疗后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问题提供饮食建议;中医科义诊区,专家通过穴位按摩演示、康复功法指导,帮助患者缓解治疗副作用,传递“治未病”理念。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听众纷纷表示“通俗易懂、实用性强”。
科普惠民践行健康使命
本次活动以“贴近群众需求、聚焦实用知识”为导向,通过多学科联动、中西医结合的科普模式,将专业医学知识转化为易懂、易用的健康指南,有效提升公众对肿瘤预防、早期筛查及全程管理的认知水平。门诊部表示,未来将持续发挥平台优势,常态化开展健康科普活动,助力构建“全民防癌”的社会氛围,为守护群众健康贡献力量。
供 稿:门诊部 王翠玲 王 华 赵俊芳
图 片:门诊部 逯 琼
GCP 中心临床试验病房:
解析可控风险 筑牢健康基石
2025年4月18日,在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GCP中心临床试验病房精心组织了“科学防癌早知道 健康生活真美好”主题宣教活动。活动通过专业讲座、案例分享与互动交流,向公众传递科学防癌理念,提升早筛早治意识,助力构建健康生活方式。
GCP中心临床试验病房主治医师许君君围绕“肿瘤发病的可控风险因素”展开深度讲解,从饮食、环境、健康意识三大维度解析防癌要点:
饮食管理:均衡膳食护健康
许君君医师强调,合理饮食是防癌的重要基石。蔬菜、水果、全谷物犹如身体的“天然防护盾”,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及抗氧化物质,可帮助机体清除毒素、维持代谢平衡。而高油高盐高脂的“三高饮食”则需严格控制,长期摄入易引发肥胖及慢性疾病,增加消化道肿瘤等发病风险。建议每日膳食遵循“彩虹原则”,保证食物多样性,减少加工食品及腌制食品摄入。
环境防护:远离污染筑屏障
针对环境因素,许君君医师指出,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工业废气中的重金属、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等污染物,均是潜在的致癌风险源。她呼吁公众出行尽量避开高峰时段以减少尾气暴露,从细节处降低环境致癌风险。
健康意识:重视预警早干预
“身体的异常信号是健康的‘警示灯’。”许君君医师结合临床案例提醒,长期咳嗽、不明原因体重下降、皮肤异常斑块等症状需高度警惕,及时就医排查。她特别强调,定期体检与肿瘤筛查是早期发现癌症的关键,建议高危人群根据年龄及风险因素制定个性化筛查方案。
本次活动吸引了患者、家属积极参与,现场互动热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与生动形象的示例,公众对癌症预防有了更系统的认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多位参与者表示,将从调整饮食结构、改善居住环境、定期健康检查等方面落实防癌措施,主动守护自身及家人健康。
供 稿:GCP中心临床试验病房 王 鑫 倪泽蓉
张香丽 许君君 胡豪蕊
图 片:GCP中心临床试验病房 白 荣
践行 “防大于治” 理念
2025年4月16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联合乳腺专科护理学组举办“肿瘤防治宣传周?CACA指南科普专场”活动,通过专题讲座、医患互动等形式传递科学防癌理念,强化“早筛早诊早治”防控意识。活动由病区护士长李静主持,科室医护人员、住院患者及家属共50余人现场参与。
乳腺外科副主任韩国晖(主持工作)在开场致辞中强调,癌症防控“防大于治”,乳腺癌作为女性高发癌种,发病率持续上升,而早期治愈率显著提升的关键在于规范筛查“早发现”。他指出,当前部分高危人群筛查意识薄弱,因认知误区导致确诊时分期偏晚。作为区域肿瘤防治核心力量,我院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致力于将前沿诊疗技术与科普教育相结合。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帮助更多人建立科学防癌观念,将筛查从“可选项目”转化为“必要健康投资”。
乳腺外科护士长陈颖表示,科室在提升诊疗技术的同时,始终牢记科普教育的社会责任。“抗癌不是单一的医疗行为,而是需要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我们既要用医疗技术守护生命,更要用知识筑牢防线。”她呼吁公众重视生活方式干预与定期筛查,强调医患携手是战胜疾病的重要基础。
在专题讲座环节,病区护士长李静指出,癌症早筛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1/3 癌症可预防、1/3可早治痊愈、1/3可通过干预延长生命。针对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高发癌种,指南明确筛查策略:吸烟者每年低剂量CT查肺癌,40岁以上女性定期乳腺X线筛查,50岁以上人群每5-10年肠镜查结直肠癌。她强调,超声、CT等筛查技术各有适用范围,需结合个人风险因素选择。建议高危人群定期专项筛查,普通人群40岁起建立筛查档案,同时落实戒烟、疫苗接种等预防措施,筑牢健康防线。
互动环节中,患者及家属围绕“如何判断乳腺癌高危因素”“哺乳期乳腺筛查注意事项”“筛查发现结节是否需要立即治疗”等热点问题踊跃提问,李静护士长结合临床案例逐一详细解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消除大家对癌症筛查的误解和疑虑。一位参与活动的患者表示:“以前总觉得自己还年轻,筛查是年纪大的人才需要做的,今天听完才知道早筛查就是给健康上保险,对自己和家人都负责。”
本次活动提升了公众科学防癌认知水平,提高了高危人群筛查依从性,加强了医患沟通效能。未来,乳腺外科将依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开展筛查义诊、康复指导、科普直播等多元化活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转化为全民健康红利。
乳腺专科护理学组 陈 颖 李 静 孙 敏
图 片:乳腺外科 乳腺专科护理学组 孙 敏
胃肠外科:全周期管理守护胃肠健康
2025年4月17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积极响应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主题,精心策划专场科普活动,通过科普视频展播、专业知识宣讲、多专科护理答疑等形式,为患者及家属送上胃肠肿瘤防治与全周期健康管理“知识锦囊”。
活动以两部原创科普视频拉开序幕。《彩虹饮食》通过生动动画演示五色蔬果(红、黄、绿、白、紫)的营养搭配原则,直观展现全谷物、膳食纤维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关注健康,睡眠同行》则结合临床数据,阐释规律睡眠与肿瘤预防的关联,倡导“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的生活方式,让健康理念入脑入心。
胃肠、肝胆胰病区程肖娟护士带来《守护“胃”来——胃癌早筛全攻略》科普宣讲,详细讲解胃癌早期筛查的关键手段,包括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肿瘤标志物筛查等,强调早筛对阻断胃癌进展的重要意义,帮助公众树立“早预防、早发现”的健康意识。
在互动答疑环节,由胃肠外科护理团队核心成员组成的“多专科护理专家团”针对患者全病程需求展开深度指导:肠内营养学组组长田建英护士长围绕健康饮食结构搭建与胃癌术后饮食管理,详解术后高蛋白、低脂、细软饮食的搭配原则及不同康复阶段的营养方案;胃肠、肝胆胰病区护士长温雅聚焦术后伤口与造口护理,从红肿、渗液等观察指标到清洁方法、造口用品选择等维护技巧进行实操性讲解;胃肠二病区护士长沈栏则针对围术期护理重点与出院延续性管理,梳理居家康复期间活动强度、用药规范、复诊计划等注意事项,为患者打通“住院-出院”健康管理闭环。
此次活动不仅帮助大众正确树立癌症可防可治的科学理念,了解早期发现对提升癌症5年生存率的关键作用,更从“彩虹饮食”五色蔬果均衡摄入、规律睡眠等细节入手,倡导“预防优先”的健康生活范式,同时针对围术期患者提供从治疗到康复的全周期护理支持,切实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胃肠外科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构建“防筛诊治康”全链条科普体系,通过线上科普直播、线下义诊筛查等多元形式,推动“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四早”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为守护三晋百姓胃肠健康贡献专业力量。
供 稿:胃肠外科 肝胆胰党支部 高泽锋 田建英 沈 栏 温 雅
图 片:胃肠外科 肝胆胰党支部 王 丽 屈文清
头颈外科:身心同治守护甲状腺健康
2025年4月18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紧扣第3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主题,精心组织“甲状腺疾病心理探索”及“甲状腺大讲堂”系列公益活动,通过心理干预、知识科普、康复指导等多元形式,为甲状腺疾病患者及高危人群提供全维度健康支持,助力提升科学防癌意识与身心同治理念。
活动当天,头颈外科赵宏彩主任护师率先开展“甲状腺疾病心理探索”专题讲座,深入剖析情绪与甲状腺健康的紧密关联。她指出,过度焦虑、熬夜、强压、及长期压抑等不良情绪,会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从而增加甲状腺疾病的患病风险。赵宏彩详细讲解正念冥想、呼吸放松等情绪调节技巧,强调家庭支持系统在患者心理调适与术后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建议家属通过耐心沟通与正向鼓励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缩短心理适应周期。
在“甲状腺大讲堂”环节,王建龙医生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解读甲状腺疾病全程管理要点。从甲状腺的生理功能、常见疾病类型,到各类甲状腺疾病的发病机制,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晦涩的医学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同时,针对甲状腺疾病的治疗手段,不仅全面介绍了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等常规方法,还结合临床案例分享了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过程,助听众破除认知误区,树立科学诊疗观念。
康复指导环节中,李并护士现场示范甲状腺术后颈部功能锻炼方法,针对不同康复阶段设计阶梯式训练方案:术后早期以颈部制动配合肩部小幅运动预防肌肉粘连,中期逐步增加颈部屈伸、侧转等动作改善活动度,巩固阶段加入肩部绕环与扩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她边讲解边演示动作要领,强调科学锻炼对预防颈部肌肉粘连、加速术后康复的关键作用。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患者们认真跟练,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
此次活动,不仅帮助公众深入理解情绪管理与甲状腺健康的关联,掌握疾病早筛早治要点与术后康复技能,更通过医护人员的专业讲解与贴心指导,帮助患者从疾病认知、心理调适到康复锻炼等多个维度,重塑对健康的希望。未来,头颈外科将继续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通过线上科普直播、线下康复工作坊等多元形式,构建甲状腺疾病身心同治长效机制,助力实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目标,为守护群众甲状腺健康贡献专业力量。
图 片:头颈外科 李 并
消化内科:营养护航化疗康复
2025年4月18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消化内科针对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营养管理难题,举办“营养护航,助力康复”专题科普讲座。科室护士长、临床营养师宋爱华围绕化疗患者常见营养挑战,结合循证医学证据与临床经验,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精准营养指导,帮助科学应对治疗期饮食难题。
宋爱华护士长在讲座中指出,化疗引发的食欲不振、味觉改变、恶心呕吐等症状,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直接影响治疗耐受性和预后。她系统解析三大核心问题:
·常见营养问题:食欲不振、味觉改变、恶心呕吐、黏膜损伤等副作用的营养应对策略;
·科学饮食原则:如何通过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饮食维持体能,避免营养不良;
·误区澄清:打破“饿死肿瘤”“盲目进补”等错误观念,强调个体化营养方案的重要性。
宋爱华护士长特别指出:“化疗期间患者营养需求比平时更高,需根据治疗阶段、血象指标和胃肠道反应动态调整饮食。例如,白细胞低下时需加强优质蛋白摄入,口腔溃疡患者可选择低温流质食物。”现场还展示了“化疗食谱七日搭配示例”,帮助患者家属快速掌握实用技巧。
在互动环节中,宋爱华护士长针对患者家属关心的痛点问题逐一解答:针对“化疗后嘴里发苦,食之无味”,建议尝试酸甜口味的凉拌菜或柠檬水刺激味觉,并推荐少量多餐的进食模式。针对“手脚麻木、刺痛”,建议增加B族维生素摄入,多吃抗氧化食物。
现场发放的《肿瘤患者营养手册》,内含食谱推荐、症状应对指南及营养评估工具,方便患者居家参考。
宋爱华护士长总结道:“营养支持不是辅助,而是治疗的一部分。良好的营养状态能提升化疗耐受性,减少感染风险,甚至直接影响预后。”她呼吁患者主动与医护团队沟通,定期进行营养评估,避免因营养不良中断治疗。
图 片:消化内科 张婷丽
医院地址
院本部: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职工新村3号
南院区(乳腺诊疗中心):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创新街3号